第一篇: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
读《爱迪生的故事》有感
四年级张照晟
一天 我饶有兴致地读了一本书 ,它的名字是《 爱迪生的故事》。文章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在困难面前都要去动脑想问题。
我也听过几个类似的故事。
在果园里,丰收的季节到了, 许多果民都纷纷去采摘苹果, 可是他们都没有发现,树上的苹果成熟后都会垂直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掉到天上去。 细心地牛顿发现了这件事情,他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还有一件事情, 当敌人的舰队进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时,由于守城的部队太少了。这时, 阿基米德在紧要关头想出了好办法,他叫城里每个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镜子,集中对准敌人船帆的方向。 由于过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 ,很快,透过镜子聚焦阳光反射到船上,敌人的船队着起了大火。敌军就这样很快被消灭了。
通过这些故事, 让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习惯,思考是成功的关键。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来的翅膀。”的深刻道理。
所以我们在困难面前,要不退缩,要勇于面对并认真思考,惊慌失措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拖延解决困难的时间,不如早点着手解决。
第二篇:二年级四班郝子嫒---爱迪生故事读后感
《爱迪生》故事读后感
实验小学二年级四班郝子媛
今天,我在班上的读书角,看到了《爱迪生》这本书,妈妈经常给我提起他,说要多多向他学习,我想这回我可要好好看看,我就认真看了起来。
书里讲的全是爱迪生小时候和发明的故事,讲的是他小时候因为老有一些奇怪的和不能停止的问题、好奇心又非常强、经常喜欢做一些别人认为不可思意的实验,对于这些,老师和别人不能接受,就骂爱迪生是笨蛋、糊涂虫、低能儿。校长也觉得他只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就让他退学。可怜的爱迪生仅上了3个月的学就回家了。但是爱迪生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半途而废,虽然条件是那么艰苦,但他坚持自学,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到底,反复实验,他终于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他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呢。 读完爱迪生的故事,我才明白为什么妈妈经常要我向他学习,我平时老想着快快写完作业就去怎样玩,从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也没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虽然平时爱读书,但不知道怎样去积累自己的知识,遇到一点小问题,总是急躁,不想努力去克服,实在不行就想弃,更主要是我的条件比爱迪生好的多呀。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学习,改掉自己学习上的坏毛病,做一个让老师和爸爸、妈妈骄傲的孩子。
老师点评:能够通过读这本书,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对照自己,找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目标,一定要努力做到。
指导老师:邢宝菊
第三篇: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李家庄初中任栋
今天我继续谈谈《教育的奇迹》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书的第三章介绍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曾经是个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一年级读了三个月就被恩格尔老师撵出了校门。但在母爱的情感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发明家。所以我想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爱的环境中学习是孩子的一种幸福。作为一个老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不能只爱德才兼备的优等生,还应该爱平平常常的中等生,更应该爱智力落后的后进生。爱班上的后进生是我一贯的做法,在我记忆的仓库里,还能欣赏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我们班的一个后进生,他读了五年的书,几乎没有一次考试能及格,身上穿得并不破,但很脏,脖子里满是污垢,头发蓬乱,脸大概几天才洗一次,牙齿从来不刷,走近他的身边,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很多学生不愿意跟他坐,不愿意跟他说话,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在春游分组的时候,没有一个组要他。有人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烂木头”,大概意味着朽木不可雕吧。同学们都不爱他,有时甚至还欺负他。这样的孩子我爱他的什么呢?爱他上课时还是很遵守纪律的,参加劳动时还是很积极的。我带着这样的爱,去访问了学生的家长,了解到孩子身上脏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没有工夫去照管他。还由于他成绩差,家长对他很失望,也不愿意抽出时间去关心他。我就跟那位家长商量,成绩一头有我来帮,而穿着一面请家长多关照。就这样,上课时
提出问题总是先请他回答,做作业总是对他进行耐心辅导。由于他的基础实在差,只能每天抽出时间给他补,从拼音学起,到怎样写作,一直坚持了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从十几分,渐渐上升到八十多分。由于学习的进步,穿着得整洁,同学们也改变了原有的态度,投来了欢迎的目光。这位后进生,虽然我没有把他培养成天才,一直认为他是庸才。但从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我认为,至少说他是我们村上同龄人中的一个人才,如今,他成长为一名党员,也是一名个体老板,办起了小型服装厂,每年收入有几十万元。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爱,更离不开老师的爱,我想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应该热爱每一个孩子,热爱孩子应该是教师的天职。
第四篇: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科学家爱迪生的 故事 。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是美国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小时候,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为什么 呀? ”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孵小鸡
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一大摊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吗?他连蹦带跳,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
“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吗?”
爱迪生更觉得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咱们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哩.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蛋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出羽毛,后来,小鸡长大了,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叽叽叽,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活,就跑开了.爱迪生上哪儿去了?过了一个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看见爱迪生,心里多着急啊!爸爸心里也多着急啊,他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他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在鸡蛋上面在孵蛋呢!他想:母鸡蹲在鸡蛋上面,会孵出小鸡来,我蹲在鸡蛋上面,也准能孵出小鸡来.
“孩子,快回家去!”
“不,不!妈妈说的,鸡蛋着了凉,就孵不出小鸡来了。我正在孵小 ……此处隐藏785个字……,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宋庆龄的故事
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麼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著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著急地说。 “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著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裏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麼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著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著庆龄笑了笑,接著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不能忘掉祖国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 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最早提出远距离传送话筒接力传送信息的建议。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休斯为这种通话方式所取的名字——“电话”,却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说到电话的发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