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精选多篇)

时间:2024-07-07 15:41:33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精选多篇)(全文共9243字)

第一篇: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半月,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自己对这一段的地理课作一简单回顾,有成功经验,但更多感觉到的是不足。下面我就一堂地理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周我上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往在讲授这一节时,通常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洋流的形成和分布,教学效果比较好。目前,我们新到二中的教师还未配备电脑,而且高一年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效果很差,希望学校能尽快为我们配齐笔记本电脑,并更新高一年级的电教设备。抛开多媒体设备,常规的地理“三板”教学也有自己的特长。在讲洋流的分布时,我利用“边讲边画”法对照洋流模式图,在事先绘好的太平洋轮廓图上,依次用红蓝粉笔南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等,然后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参照我讲的方法,画出了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好。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用漂流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了解为什么一只在英国海岸抛下的漂流瓶竟然可以漂到澳大利亚。在讲密度流时,插入二战时期德军潜艇巧妙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而不被盟军发现的小故事,学生听课的兴趣很高。这堂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里面有自身的原因,诸如对新课标的理念领悟得不够,讲的偏多,师生互动偏少,尤其没能让多数的学生都动起来。此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还有待加强。最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参差不齐,中考没有地理,初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许多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贫乏。在讲洋流的分布时,许多学生对“大洲和大洋”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太熟悉,有些学生连东西半球如何划分也不清楚,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课程难懂,做练习时一筹莫展。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新课程改革更好地进行下去。

第二篇: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学习从分享开始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半月,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自己对这一段的地理课作一简单回顾,有成功经验,但更多感觉到的是不足。下面我就一堂地理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周我上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往在讲授这一节时,通常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洋流的形成和分布,教学效果比较好。目前,我们新到二中的教师还未配备电脑,而且高一年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效果很差,希望学校能尽快为我们配齐笔记本电脑,并更新高一年级的电教设备。

抛开多媒体设备,常规的地理“三板”教学也有自己的特长。在讲洋流的分布时,我利用“边讲边画”法对照洋流模式图,在事先绘好的太平洋轮廓图上,依次用红蓝粉笔南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等,然后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参照我讲的方法,画出了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好。

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用漂流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了解为什么一只在英国海岸抛下的漂流瓶竟然可以漂到澳大利亚。在讲密度流时,插入二战时期德军潜艇巧妙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而不被盟军发现的小故事,学生听课的兴趣很高。

这堂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里面有自身的原因,诸如对新课标的理念领悟得不够,讲的偏多,师生互动偏少,尤其没能让多数的学生都动起来。此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还有待加强。最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参差不齐,中考没有地理,初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许多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贫乏。在讲洋流的分布时,许多学生对“大洲和大洋”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太熟悉,有些学生连东西半球如何划分也不清楚,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课程难懂,做练习时一筹莫展。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新课程改革更好地进行下去。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第三篇:如何备一堂有效的地理课

如何备一堂有效的地理课

地理:谢忠宁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要渠道,由于初中不重视地理教学,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因此高中地理课不仅要完成高中的教学内容,还要补充初中应该学习的地理知识,这就使高中地理教学在时间上非常紧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要进行有效教学,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首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精心的教学备课。

关键词:有效课堂 备课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涵义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第一,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第二,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教师科学地运

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请你继续关注wWw.)

二、有效教学课堂的前提——备课

如何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有限的45分钟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规定教学内容呢?充分备课就是前提。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我认为,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备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能吃准教,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 ……此处隐藏4349个字……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2.世界主要地震带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黑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部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又名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3)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三)正确扑捉和判别地震前兆

地震前,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动物异常

强震前,动物宏观异常范围可达100—200千米。震前许多动物的行为异常,或兴奋,或抑制迟钝。鼠类的异常反应来的最早,往往大老鼠叼着小老鼠乱跑;狗在震前1—2天,无论白天黑夜表现为惊恐不安;猫在震前,叫声凄惨,见到老鼠也不理;鸟类和鱼往往都有异常行为。

2.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现象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水面出现浮“油花”,打旋冒气泡等现象。灾区群众总结出了“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的谚语。

3.地形突变

许多地震会有地形短期类明显的升降、水平位移、地面倾斜等现象发生。

4.地光和地声

有的地震发生之前,好象突然从地下闪出的光束,并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据报道,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前的就有地光预兆,并长时间映照出彩云。

不少大震震前数小时至数分钟,少数在震前几天,会产生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嗡嗡”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象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有的恰似开山放炮。地声的分布很广,高烈度区更为突出。灾区群众经验有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都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对地震前兆的判断要综合分析,不能随便武断。

(四)、教会自救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1.避免盲目外逃和跳楼“自杀”行为。“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一般需要几秒到十几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下楼已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床、桌下和墙角等安全三角区,采取下蹲或卧倒姿势,并尽量紧缩自己身体。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地震时在教室上课的学生最好把书包举到头上,躲到课桌下。( 组织学生就地演习5 分钟)

2.是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3.被埋者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五)、余震和地震谣言

1.正确面对余震

通常情况下,地震过后会有余震和灾害性天气或次生灾害,如大雨、洪水、泥石流等。余震的震级一般会小于第一次地震,但也会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须认真应对,以防造成新的灾难。

(1)应对余震,可选择空旷的广场、操场等,或者选择周围没有高层建筑的空地;可随身携带够一两天使用的食物、水、衣服和止血消炎药,以防不测。随身携带收音机等通讯工具,及时了解可靠的信息。

(2)尽量调整恐慌的情绪,要相信政府,相信身边的人,关键时刻要互助友爱。

2.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面对形形色色的地震传谣,我们要做到: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因此,传说某日某时发生几级地震 ,都是谣言。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四、教后反思

笔者组织的这次以防震常识教育为主题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师生存在思想顾虑、心理恐慌及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开展的。

由于笔者的精心组织和设计,较好地进行了一次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使广大师生系统的了解了防震减灾知识,并掌握了防震减灾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树立了大家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扬,社会反响强烈!

本次活动,学校师生的参与率之高,课堂气氛活跃,笔者在这之前是没有预料到的。

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为时下中学,特别是初级中学如何更好地搞好非中考科目的教学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008年6月25日

通讯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联系电话:13993289084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精选多篇)(全文共924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